2015年中國成品油出口情況及趨勢綜述
2016年4月7日 來源:防爆云平臺--防爆產業(yè)鏈一站式O2O服務平臺 防爆電氣、防爆電機、防爆通訊、防爆空調 瀏覽 2628 次
中國經濟增速放緩,使得成品油需求增長乏力。同時國內煉油能力嚴重過剩,開工率不高,成品油產銷差逐年擴大,油企庫存壓力陡增。亞太及周邊地區(qū)新增煉能大量投產,擠壓中國傳統(tǒng)的出口市場。為緩解油品過剩壓力,平衡國內供需,加大成品油出口已成為中國石油企業(yè)的現(xiàn)實選擇和重要手段。
1 中國成品油出口環(huán)境
1.1全球成品油供需寬松,分品種的貿易量均有所上漲
2015年,世界主要成品油供需依舊保持寬松,全球成品油總產量上漲,達到約8300萬桶/日,需求總量約為8200萬桶/日。全球各地區(qū)間貿易量超過2000萬桶/日。
分地區(qū)看,北美由于原油產量的增長和運輸基礎設施的改善,成品油出口量進一步上升;拉美因煉廠能力下降成為進口目的地;歐洲成品油需求持續(xù)疲軟,同時受到來自美國和中東進口油品的沖擊,煉廠開工率下降,成品油多滯留于區(qū)內,出口減少,進口增加;中東地區(qū)汽油產量不足,主要依賴進口,柴油大量出口至歐洲;新興地區(qū)非洲的成品油進口增長較快,進口主要來自歐洲和中東地區(qū)。
2015年,全球分品種的成品油貿易量均有所上漲。柴油為第一大貿易品種,全球范圍內供需基本平衡,亞太地區(qū)過剩,歐洲和拉美供不應求;汽油貿易量增長較快,中東和北美供不應求,歐洲地區(qū)由于向北美和中東出口的數(shù)量減少導致區(qū)域內過剩;隨著亞太地區(qū)煉廠大量的乙烯裂解裝置上馬,亞太地區(qū)石腦油供需存在缺口,2015年達到18萬桶/日;航煤總體供大于求,過剩量為15萬桶/日,中東隨著煉油能力增長已成為主要出口地,出口目標市場包括歐洲、非洲及拉美;燃料油供需均出現(xiàn)回落,但過剩量仍有105萬桶/日,亞太為主要進口地區(qū)。
1.2中東、印度、北美等地區(qū)成品油出口增長較快,直接或間接擠壓中國傳統(tǒng)出口市場
亞太地區(qū)是傳統(tǒng)的成品油進口地區(qū),2015年成品油凈進口達到147萬桶/日。進口品種主要是燃料油和石腦油。近年來亞太地區(qū)燃料油產量下降較快,進口以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為主;石腦油需求增長較快,亞太地區(qū)大量進口石腦油(見表1)以滿足煉廠化工原料的需求,主要進口國為中國和日本。
亞太地區(qū)主要出口品種為汽、煤、柴油。近年來,印度、中東、北美等地區(qū)成品油出口增加較快,在全球范圍內爭奪市場份額。印度現(xiàn)有25個煉廠,總煉能約為2.15億噸/年,預計2017年將達到2.4億噸/年。中東地區(qū)煉油能力約為3.5億噸/年,并有多座新煉廠正在進行建設和升級,預計2017年底能力將達到4.5億噸/年。煉能增加導致中東、印度地區(qū)對亞太的成品油凈出口量連年增長,加上北美地區(qū)出口成品油增加壓縮了日韓等國出口到亞太區(qū)域外的市場空間,導致日韓的出口成品油資源多滯留在亞太區(qū)內,對印度尼西亞、澳大利亞等區(qū)內重點市場展開爭奪。因此,中國的成品油出口傳統(tǒng)市場受到多重擠壓。
1.3中國成品油供大于求態(tài)勢加劇
2015年,中國成品油消費總體低速增長,資源供應較快增長,市場供大于求態(tài)勢加劇。2015年中國汽、煤、柴表觀消費量為2.8億噸,比上年增長1.2%;柴汽比從2014年的1.60降至1.44,消費結構出現(xiàn)明顯變化。分品種看,受益于汽車銷售快速增長拉動,汽油表觀消費量達到1.03億噸,比上年增長7.0%;受出境旅游、航空貨運的拉動,航煤需求增長較快,2015年表觀消費量達到2567萬噸,比上年增長9.3%;受采掘業(yè)持續(xù)低迷、房地產開工萎縮等因素影響,柴油需求持續(xù)低迷,表觀消費量僅為1.48億噸,比上年下降3.7%。
2015年中國煉廠開工率略有上升,全年原油加工量4.8億噸,汽、煤、柴產量為3.0億噸,比上年增長4.2%,高于消費增速3個百分點。汽、柴、煤產需差同比擴大900萬噸,達到2400萬噸。
1.4進出口權放開后,中國地煉油品出口將對亞太成品油市場格局產生重大影響
2015年,中國地方煉廠煉油能力約為2.1億噸/年,較3年前增長了26%。受制于原油供應不足和二次加工能力占常減壓比例較低等因素,長期以來中國地方煉廠原油加工量不足,開工率低于40%。國家放開原油進口權和進口原油使用權后,地方煉廠原油進口量逐步增加,短期內以進口西非等地的低硫原油為主,其生產的成品油多在華東、華南等地尋求套利。隨著地方煉廠成品油產量逐步增加,從長遠看,在國內銷售網絡短缺的情況下,出口將是地方煉廠成品油的主要出路,這將進一步加劇亞太地區(qū)成品油市場供大于求的態(tài)勢。
2 2015年中國成品油出口情況
2.1主要石油公司國內煉油能力與銷售能力的矛盾日趨突出,出口需求強烈
2015年,中國總煉油能力達到7.1億噸/年,其中中國石油1.9億噸/年,中國石化2.7億噸/年,中國海油3450萬噸/年,地方煉廠及煤基油品企業(yè)2.2億噸/年。未來國內GDP增速適度放緩、經濟轉型、能源利用效率提升、替代能源快速發(fā)展等因素將進一步抑制成品油消費增長,煉油能力過剩問題更加突出。
2015年,中國石油油品銷量為1.2億噸,中國石化1.8億噸,中國海油830萬噸。銷售能力與煉油能力不匹配,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煉廠的開工率,產銷矛盾突出。各大石油公司終端銷售能力受加油站數(shù)量和銷售網絡的制約,庫存高企,出口需求日趨強烈。中國地方煉油企業(yè)普遍缺少終端銷售能力,隨著國家放開原油進口和成品油出口,除了通過批發(fā)渠道在國內銷售外,出口將成為地方煉廠成品油銷售的重要渠道。
2.2成品油出口配額逐年增加,石油公司出口積極性會受到國內銷售價格、社會批發(fā)價格和出口價格差異的影響
中國成品油出口實行配額制度,歸商務部管理,按季度發(fā)放出口配額,配額按油種細分至各石油公司的煉廠,本季度未使用的配額可轉到下個季度使用,直到年底。中國石化在國內擁有多的煉油能力,因此獲得的配額較多,其次是中國石油和中國海油。2015年,商務部發(fā)放的成品油出口配額約為62萬桶/日,較2014年增長46%。在主要成品油出口配額中,由于中國汽車銷量不斷增長,為供應國內旺盛且穩(wěn)步增長的汽油需求,汽油出口配額,柴油和航煤出口配額相對較高。
中國石油公司的成品油出口積極性受國內銷售價格、社會批發(fā)價格和出口價格差異的綜合影響。由于政府設置產品出廠價格,目前國內汽、柴油的銷售毛利超過出口毛利,例如,2015年8月,國內汽油和柴油(硫含量350ppm)銷售價格分別高于離岸新加坡價格8美元/桶和4美元/桶,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國內石油公司出口成品油的積極性,僅把出口作為油品銷售的備選方案和調節(jié)庫存的手段。
2.3國內外成品油品質差異導致煉廠生產面臨兩難境地,同時出口物流設施存在瓶頸
2015年,中國已在全國范圍內實施了汽、柴油國四標準(硫含量<50ppm),2018年將達到國五標準(硫含量<10ppm)。目前東南亞地區(qū)主要目標市場汽、柴油標準的硫含量大部分為500ppm,接近中國國三的標準,且質量升級進程緩慢;中亞國家和蒙古的汽、柴油的硫含量要求與中國的國二標準相當,中國成品油出口面臨“硫含量過?!钡膯栴}。成品油其他指標,例如柴油中的閃點、十六烷指數(shù)、顏色等,不能完全滿足出口市場的需求,品質差異制約了中國成品油出口的競爭力。與國際水平相比,目前中國煉廠受罐容、碼頭條件等限制,成品油出口在單船出口貨量及靠泊計劃、裝船效率上還有一定差距,造成出口虧倉、滯期費較多,也影響了企業(yè)的出口競爭力。
2.4原油來料加工復出口的模式不能從根本上降低庫存和緩解產銷矛盾
2006年,國家取消一般貿易出口退稅政策。當前中國一般貿易成品油出口需負擔超過2000元/噸的消費稅和增值稅,嚴重制約了煉廠的國際競爭力。因此,國內石油公司普遍摒棄了一般貿易出口的模式,而是采用進口原油來料加工的方式開展成品油出口,以減少稅收負擔。在這種模式下,增加成品油出口,提高國內煉廠開工率,是以增加原油進口為前提的,并不能從根本上降低庫存和緩解產銷矛盾。因此建議國家恢復一般貿易出口退稅政策,鼓勵擴大成品油出口,幫助國內煉廠釋放過剩產能,提升效益。
2.5成品油出口傳統(tǒng)市場受到擠壓,開發(fā)潛在新市場需求迫切
中國成品油出口的傳統(tǒng)市場主要是東南亞地區(qū),主要的出口品種是汽油、柴油和航空煤油,少量出口石腦油和燃料油。汽油出口市場主要是印度尼西亞、新加坡和越南等亞太國家;柴油出口市場較為分散,以亞太地區(qū)為主;燃料油出口市場包括拉美、亞太和歐洲國家。
近年來,受歐美、中東等地區(qū)成品油出口,以及亞太地區(qū)內日、韓煉廠成品油出口量增加的影響,中國的傳統(tǒng)出口市場東南亞市場競爭日趨激烈。分油種看,汽油出口面臨美國和歐洲的競爭,柴油出口面臨來自中東和印度的競爭,航煤出口面臨印度的競爭。為緩解國內成品油嚴峻的供需形勢和庫存壓力,中國成品油出口需要積極鞏固東南亞傳統(tǒng)市場,開拓中東、南亞等新興市場,進入澳大利亞、新西蘭等高端市場。
3 中國成品油出口重點國家市場前景分析
根據(jù)中國成品油出口目標國家的市場供需結構、未來煉能增降趨勢、市場開放程度、參與者競爭格局等,對以下重點國家市場進行簡要分析。
3.1印度尼西亞
2015年,印度尼西亞GDP總量在世界排名第16位,同比增速為5.5%,但其國內煉油工業(yè)發(fā)展緩慢,深加工能力不足。目前印度尼西亞共有9座煉廠,總煉油能力為5780萬噸/年。2006-2015年印度尼西亞全國煉廠平均開工率為79%,產品不能滿足國內需求。2015年,印度尼西亞國內成品油消費量約為4600萬噸,進口量約為2600萬噸。其中,汽油消費量為2300萬噸,進口量為1500萬噸;柴油消費量為1700萬噸,進口量近1000萬噸。印度尼西亞已放開國內成品油批發(fā)零售市場,僅對少量交通用柴油進行補貼。印度尼西亞國家石油公司幾乎控制全部的汽油進口,并控制2/3以上的柴油進口份額。預計到2020年印度尼西亞煉廠加工能力增長較少,同時成品油消費保持穩(wěn)定增長,成品油將繼續(xù)呈凈進口狀態(tài)。預計到2020年印度尼西亞將進口汽、煤、柴油共計2400萬噸,其中汽油1700萬噸、航煤200萬噸、柴油500萬噸。
3.2越南
2015年,越南成品油消費量為1400萬噸,進口量為980萬噸(其中進口汽油340萬噸、航煤104萬噸、柴油536萬噸)。榕桔煉廠是該國的主要煉廠,于2009年底投產,加工能力為650萬噸/年。宜山煉廠已開工建設,計劃于2017年年中投產,設計加工能力1000萬噸/年。預計2020年越南成品油消費量約為1700萬噸,由于宜山煉廠的投產,進口量下降至500萬噸左右。越南國內共有13家公司從事成品油進口和銷售業(yè)務,排名前三位的公司均為國有石油公司,即越南國家石油公司(Petrolimex)、越南石油天然氣公司(Petrovietnam,VietnamOilandGasCorporation)和西貢石油公司(SaigonPetro)。根據(jù)加入WTO的承諾,除非在越南投資建設煉廠,否則2018年前越南不會對外資開放成品油銷售業(yè)務。
3.3緬甸
2015年,緬甸成品油消費量為280萬噸,國內產量較少,進口成品油250萬噸,占成品油消費總量的90%,其中汽油70萬噸、航煤10萬噸、柴油170萬噸,主要來自新加坡。預計2020年緬甸成品油消費量將達到580萬噸。有消息稱,緬甸將在南部港口城市土瓦(Tavoy)新建一座500萬噸/年的煉廠(2019年投產)。預計2020年緬甸成品油進口量將減少到176萬噸,其中汽油、航煤和柴油的進口量分別為16萬噸、16萬噸和144萬噸。
3.4馬來西亞
2015年,馬來西亞成品油消費量約為3100萬噸,進口成品油約1000萬噸,以汽油和柴油為主。2019年,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所屬40萬桶/日的煉廠和300萬噸/年的乙烯裂解裝置及下游化工廠將建成投產。預計2020年馬來西亞將進口成品油1060萬噸,其中汽油800萬噸、航煤10萬噸、柴油250萬噸。
3.5巴基斯坦
2015年,巴基斯坦成品油消費量為2034萬噸,進口依存度約為50%,主要來自中東。進口品種以燃料油、柴油、汽油為主,分別為616萬噸、275萬噸和212萬噸。截至2014年底,巴基斯坦共有7家煉廠,總煉油能力為1700萬噸/年。預計2020年巴基斯坦煉油能力保持不變,成品油消費量略有增長,達到2300萬噸,進口量約為1100萬噸。
3.6孟加拉國
2015年,孟加拉國成品油消費量為548萬噸,進口量為327萬噸,其中汽油占90%。孟加拉煉油工業(yè)落后,吉大港的東方煉廠是該國的煉廠,加工能力為150萬噸/年,規(guī)模和技術相對落后。預計2020年孟加拉國成品油消費量小幅增長至584萬噸,進口量擴大至345萬噸。
3.7伊拉克
2015年,伊拉克原油加工能力為5500萬噸/年。由于國內煉廠技術落后,設備老化,汽、煤、柴油產量共計約1000萬噸,消費量約為1600萬噸,進口約600萬噸。預計2020年前伊拉克煉油工業(yè)發(fā)展緩慢,該國仍是成品油進口國,2020年汽、煤、柴油進口量預計為700萬噸。
3.8澳大利亞
澳大利亞現(xiàn)有4座煉廠,總加工能力2200萬噸/年。澳大利亞是高端成品油消費的重要市場,2015年高端成品油消費量約為4900萬噸,其中進口量約為2680萬噸(柴油1200萬噸、汽油680萬噸、航煤485萬噸、其他石油產品315萬噸),進口依存度為55%。近年來,澳大利亞煉油行業(yè)陷入困境,隨著其國內煉廠陸續(xù)被關停,澳大利亞將取代印度尼西亞成為亞太地區(qū)的成品油凈進口國。預計2020年澳大利亞成品油需求量為4900萬噸,進口達到2800萬噸,其中汽油800萬噸、航煤500萬噸、柴油1500萬噸。
澳大利亞沿海型經濟的發(fā)展模式導致其油品進口高度依賴港口物流倉儲終端;油品消費以新南威爾士、昆士蘭、維多利亞和西澳大利亞等州為主,地區(qū)性結構差異明顯;批發(fā)和零售領域競爭激烈,但格局相對穩(wěn)定,為數(shù)不多的新進入者多收購當?shù)劁N售設施網絡,獲取延長價值鏈帶來的收益。
3.9新西蘭
新西蘭只有一座Whangarei煉廠,該煉廠位于新西蘭北島北部,為BP、ExxonMobil和Aotea能源公司的合資煉廠,能力為675萬噸/年。2015年,煉廠共加工原油520萬噸,開工率為75%,成品油產量為510萬噸,其中汽油155萬噸、航煤110萬噸、柴油205萬噸、燃料油40萬噸。
2015年,新西蘭成品油需求量為680萬噸,其中汽油265萬噸、航煤115萬噸、柴油275萬噸、燃料油25萬噸。新西蘭成品油供需缺口主要依賴從亞太地區(qū)進口,預計2020年前新西蘭GDP增長率可能達到2.4%左右,將帶動該國汽、煤、柴油需求的增加,導致進口量增加。
4 中國成品油出口展望
4.1短期:出口呈增加趨勢,亞太市場競爭更加激烈
2016年全球石油供需基本面仍將保持寬松,由于油價暴跌對石油需求的提振作用已大部分體現(xiàn),且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普遍走弱,預計2016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長為130萬桶/日,低于2015年的170萬桶/日。隨著中東和印度煉油能力的增加以及出口的擴大,亞太地區(qū)成品油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。
2016年中國GDP增長預計為6.8%左右,成品油需求增速較2015年有所下滑,汽油、航煤需求仍將保持中高速增長,實體經濟的疲弱將導致柴油需求降低。預計2016年中國成品油產量為3.15億噸,同比增長4.2%,產量增速高于需求增速3個百分點,產需差將超過3000萬噸,較2015年增加600萬~800萬噸。2016年,中國地方煉廠成品油出口逐步放開,地方煉廠將進一步提高開工率,預計國內社會批發(fā)價格將逐步與出口價格趨同,在亞太地區(qū)市場容量有限、國內需求難有較大增長的情況下,隨著更多地方煉廠獲得原油進口資質,預計2020年前中國成品油出口將保持增長態(tài)勢。地方煉廠成品油出口的增加將導致亞洲煉油毛利承壓,國內石油公司出口效益可能下降。
4.2長期:出口油品結構將發(fā)生變化,煉能過剩趨勢放緩或可減輕出口壓力
從較長時間看,中國出口油品結構可能出現(xiàn)較大調整:一是國內煉油企業(yè)的產出會逐步轉向消費型產品,例如汽油和航煤等,減少柴油等工業(yè)型產品。二是國內汽油消費增長持續(xù)強勁,未來可能會供需平衡,導致出口下降。三是國內油企可能在出口航煤和柴油之間權衡,尋求出口效益化。由于航煤的標準國際化程度高,與柴油相比,航煤出口與內銷的價差較小,出口面臨的競爭相對較小等,國內油企可能更偏向于航煤出口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煉油能力和油品整體過剩的大環(huán)境下,2015年中國煉油能力出現(xiàn)了近年來的首次下降,比2014年減少1037萬噸/年,新增和淘汰煉能分別為3020萬噸/年和4057萬噸/年。中國新增煉能從2007-2013年的年均增加3500萬噸開始逐步下降,預計2014-2020年將年均新增煉能1500萬噸,這是市場過剩倒逼企業(yè)調整結構的必然趨勢。從長遠來看,國內成品油供需也許會伴隨著中國經濟轉型達到新的平衡點。